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狂犬病新聞有感:微生物不等於危害物--雜談細菌病毒微生物、保毒動物與環保愛地球


  從早期的SARS、腸病毒、禽流感到最近的狂犬病,每次看到新聞報導「危險致命病菌」時,心裡總會有些OS:是啊,是要注意,但別恐慌好嗎?

  最讓我比較有感觸的是,部分誇大的報導會有意無意引導人們:「看不見」的細菌病毒通通都是「危險而致命的」,所以我們應該盡量的保持「乾淨」,貌似最好活在無菌室一樣。

  問題在於:人類不是一個「獨立完整的生物個體」,事實上,我們的生存一直是和許多「看不見的生物合作」。

  而這樣的概念,我也是活了老久、長大到現在才逐漸有的。

  小時候,總以為細菌病毒都很可怕,將所有的「看不見」都當成壞的,避之唯恐不及,最好他們全死光。

  年紀稍長後,才慢慢知道原來細菌是會「選邊站」的。有的會當好菌,像優酪乳、優格之類的食品、就含有能幫助腸道消化的好菌;有的則幫忙做食物又不造成害處,如酵母菌可做麵包;只有導致人類生病的才是壞菌,只可惜壞菌好多,幾乎會上電視新聞的都是壞菌,而壞菌的生存目的似乎就是要殺死人類。

  真的是這樣嗎?病毒細菌就像《惡靈古堡(BioHazard)》、《末日之戰(World War Z)》一樣,生存目的似乎就是要殺死人類?

  現在的我不這麼認為。

  先想像找到了個「好環境」可以生存,於是,開始成長、努力製造下一代、努力讓「環境」裡都是的同伴......最後呢?你認為是會變成【A】:希望把「環境」破壞光光,然後跟著「環境」一起滅亡?還是會變成【B】:希望找出和「環境」永續經營的方法,讓自己和環境共存?

  是的,上面的便是細菌病毒。他們可能會變成A--環境殺手,也可能會是B--和環境共存。對他們來講,環境就是「宿主」,如鼬獾、如人,而要變成A還是B,會因為演化而調整。

  一旦成為A(環境殺手),就很容易將自己逼上絕路,因為一旦宿主死了,自己的生存環境也毀了,等於自己招惹滅亡。而成為B,就等於讓宿主成為新聞中所謂的「保毒動物」,這是極需要「智慧」的,因為這個生存策略等於是在求平衡,求取族群和宿主間的利益平衡,讓自己發展最好卻不會破壞掉環境。

  當然,這不是在說微生物會用「意識」來調整自己,只是,凡是殺死宿主的細菌病毒除非另尋他路,否則自己也就死了,能繼續生存的都是能和宿主共存的。只是這樣的演化調整,就算細菌病毒的繁殖速度很快,仍需要很長的時間,而我們,當然不會希望是他們「調整前」的「環境」,所以,要注意的自然是保護自己的方式,而不是誇大恐慌,認為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危害物。
資料來源:桃園縣政府動物防疫所
不是代表所有「看不見」的病毒細菌都要避免接觸。

  20萬年來,有些微生物早已經參透和人類共存的道理。他們存在於人類的皮膚、生殖器、口腔、腸胃道等處,和人類共生,有的甚至「提供幫助」,現在較為人知的是腸胃道益生菌,所以益生菌已經成為常見的健康食品。

  有些以前被當成「壞菌」的微生物,現在卻發現他們不是只站壞的那邊,例如幽門螺旋桿菌。有做過健康檢查的人應該聽過這個菌,健康檢查有個「吐氣」的項目就是在檢查有沒有幽門螺旋桿菌,因為他們被當成是胃潰瘍、胃癌的元凶,然而,最新的發現是幽門螺旋桿菌在大多數人體內都會幫助調節胃酸,胃酸高時,因為不利他們生存,他們會刺激人體讓人想吃東西,相反的,吃飽後也會讓人不想再吃東西,進而降低體重,科學家稱這為「餐後減低現象」。

  我想,我的體內一定嚴重缺乏幽門螺旋桿菌,所以才會一天到晚想吃東西,一天到晚肚子餓 ><"。

  現在「文明國家」因為喜歡用「抗生素」治病,食衣住行全部都要「乾淨」,我們極力在避免接觸細菌,所以這些已經和人類共處的微生物群系,正在失去平衡。事實上,細菌可以幫助我們吸收食物中的營養,還可以讓我們的免疫系統的功能較佳。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俗諺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等於是「多接觸微生物,可以平衡身體的微生物群,甚至促進健康」。

  另一個例子是「粒線體」。最近研究發現,原核生物演化為真核生物的情境可能起始於:體型較大的甲烷菌將體積較小的變形菌拉進體內共生。「真核生物」就是現今的動物、植物(可參考文末的圖檔),這些生物,很可能是因為「細菌共生變成的粒線體」提供能量,體積才能變大。以此觀點、極端說來,我們每個人體內每個細胞都有「細菌」存在,那為何要視微生物為萬惡之首?
資料來源:泛科學「看粒線體犧牲奉獻、真核生物演化對決」
還有個典型的「案例」。在《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一書有提,雄霸美洲的印加帝國之所以會滅亡,可不是區區168個西班牙人造成的,而是他們身上帶來的「無數多的病菌」。歐洲人早就接觸過這些細菌病毒,身體已經學會了與之共存的方法,但美洲人還沒接觸過,沒有抵抗力,便造成大規模的傳染病流行。這個案例中,歐洲人就是「保毒動物」,攜帶病毒細菌滅了印加帝國人。

  「疫苗接種」也是運用類似的道理。打預防針等於將減少毒性的細菌、病毒(或感染的相關物質)注入體內,使身體免疫系統接觸這些微生物,認識他們,才有機會產生相對應的防禦功能,所以打完預防針有時會有點發燒、紅腫,那是因為身體正在辨認這些微生物;而打預防針之前,也會問身體狀況,凡是不健康、正在感冒之類的人,因為免疫力下降,不應該打預防針,否則可能反而可能變成致命針。

  這樣的道理,在去年9月我住院8天後,更有感觸。因為當時醫師判斷我得了「恐怖致命的病菌」,所以連續打了8天的抗生素。然而,「抗生素」殺了壞菌,也殺了好菌。出院繼續「生存」至今的我發現,自己體內的「微生物群系」已經被破壞殆盡,反而變得動不動就生病。因此,我想要學習和「看不見」合作的意識,越來越強。

  不過,由於我的身體已經是「無菌室」,所以,得靠人工口服相關的「益菌」,我很希望這些「微生物群系」能逐漸在體內成形,讓我健康起來。

  講到這裡,突然想到上面譬喻的好像也適用於人類?那麼,人類會變成殺手A、還是共存的B?因為我們還沒找到另一個環境宿主--地球,而且,我們擁有「智慧」,知道環保愛地球,希望不必等到靠「演化」,就直接讓人類和地球共存吧......


資料來源:現行分類五大界(註:這不是唯一的分類法......)
●後記之一:
  寫這篇文也不是說要趕緊「多多接觸病毒細菌」,只是想提醒,「無菌室」的環境不見的是最好的生長環境,活著還是要學會和環境共存,而不是一昧地將周遭淨化。


●後記之二:病毒是不是「生物」?
  照早期的分類學者觀點,病毒不是生物,因為病毒不在生物體內時,不會複製不會「繁殖」。

  可是,如果將病毒當成跟鹽、石灰這樣的化合物又不太對,因為一般化合物也不會在人體內自我繁殖,所以說病毒是「生物化學物質」。

  最近有學者認為病毒是「介於生物與無生命之間灰色地帶的物質」,打算將病毒納入生物分類與演化的範疇。我個人比較傾向這樣的立場,所以為文或許有所偏頗,請多見諒。
資料來源:部須教科書,病毒是生物嗎?

資料來源:
 【關鍵時刻2300】「末日z戰」殭屍從台灣爆發
 蘋果日報,2013年07月17日,絕跡52年 台出現狂犬病
 桃園縣政府動物防疫所,狂犬病宣導摺頁
 泛科學,20130704,【記錄】M.I.C. XI 之「原力」:俠侶論劍──看粒線體犧牲奉獻、真核生物演化對決
 科學人,201207,與細菌共生(科學人2012年第125期7月號)完整文章
 Jared Diamond,時報出版,19981020,槍炮、病菌及鋼鐵
 維基百科:粒線體幽門螺旋桿菌三域系統疫苗接種
生物分類的演進(資料來源:部須教科書,病毒是生物嗎?
 科學人雜誌,病毒不是活的嗎?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日文文盲遊日本】2013夏的北海道函館札幌自駕遊(N-1 計畫前的注意事項)

  2005曾在冬天去過北海道,感動於那裏的白雪美景外,對於海鮮美食更是念念不忘。
2010年時原本計畫在11年到北海道自助旅行,還買了2009年後便「絕版」的「北海道自覽遊」,結果發生了「福島核災」事件,因擔心輻射而沒去,改去京都大阪自助旅行。我的日文功力只限於五十音和「早安、謝謝」,等於一個日文文盲兼啞巴,竟然還敢去自助?事實證明,日文文盲也是可以到日本自助旅行的,因為我平安地回來啦。

  到了今年,因為日本首相的「安倍經濟學」讓日圓匯率下降、使得去日本貌似便宜許多,終於忍不住早早訂了機票,而遊玩路線,還是選擇「大眾通俗路線:函館札幌」,這次想挑戰「自駕遊」,嗯,希望一切順利啊。

  上回能平安歸來,有大半是歸功於事前準備詳盡,所以這回,我也是做足了功課。

一、訂機票。
  首先確定大致的遊玩路線「函館-札幌」,因為想要自己開車,自然選擇夏天,接下來便開始查機票。

  由於我太早想去日本,加上不想浪費時間在轉機上,所以3月就能訂8月機票的只有長榮航空。這裡需要注意的是:

  1.機票7月比8月貴很多。
  可能是薰衣草主要的開花季是在7月中旬前,等8月中旬後票價可以差到5000元,由於我沒有特別愛薰衣草,但又還想看花海,據說8月中後還有晚開型薰衣草、向日葵、金盞花、大波斯菊、醉蝶花,所以訂8月中到底的機票。

  2.函館-札幌不同點進出的機票比較便宜。
  其實我一開始是想從札幌進出,沒想玩函館,畢竟函館到札幌車程約3小時,中途的交通費用不便宜,又不喜歡「拉車」。可是在航空公司的選單胡亂按選項之下,我發現無論從函館進、札幌出或是反過來,都比單點進出便宜約2000元,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轉個念頭,能夠多玩一個點又省點機票費,那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最後決定從南邊的函館玩上札幌。不過,到了「做功課後期」,我有點小後悔,因為今年有送「外國人免費WiFi」,而北海道發送地點是札幌的新千歲機場2樓,如果從札幌進函館出就可以享受到這個優惠了。話說回來,3月時北海道還沒有這個優惠(但東京已經有了),誰叫我太早想出國了呢......

二、訂旅館。
  將旅遊的頭尾決定好後,中間要怎麼走,我是用旅館來決定的。沒辦法,我是個有「ㄆㄞ睏癖」的人,旅館不能訂太...的,所以便要好好挑一下旅館。這部分的心得是:

  1.同樣的飯店、同樣的規格「日本樂天」還是比「booking」便宜。

  2.如果想用「日本樂天」別太早訂房。
  我本來是用「booking」的,因為這個訂房網有中文,參考起來還蠻方便的,多數飯店提早取消免費,所以便訂了。然而,到了「後期」(又是太早想出國惹的禍XD),為了想訂一間據說擁有最好吃早餐的函館飯店,多方查詢後發現用「日本樂天」訂房還是比較便宜,而且很多飯店要在2個月前才開放讓人訂房(但太晚也會被訂光光)。

  3.樂天的中文網站不如日本網站。樂天中文網的評價和篩選自己需求的功能不怎麼優,龜毛條件多的我,既想要2張單人床、又想要房間內有衛浴,就得上日本樂天。而且,根據我去京阪的經驗,日本樂天的飯店評價還算準,就挑價格可以接受、又評價高的飯店就好啦。

  像我本來預訂的飯店在洞爺湖,可是發現另一家鄰近的飯店評價更好、價格相同,尤其是還有「螃蟹吃到飽」的自助晚餐(流口水啊),雖然不在洞爺湖畔,但我覺得也OK,於是更改行程。

  對啦,我是日文文盲,那怎麼看得懂日本樂天網站呢?很簡單,先參考一下「旅遊教室」,從登記會員到取消(如下圖),都有詳細的教學,很值得參考。

  接下各飯店的細節介紹可以找Google的。不過要注意,同一間飯店的價差有時是因為幾點:是否含餐、房間大小、提早預約有優惠、連續住好幾天有優惠(有時有不用清潔優惠),其中前兩點要注意一下,比價時才不會自以為撿到便宜,其實是比較差的房間。

  有沒有含餐在查詢時就看得出來。「朝食あり 夕食あり」表示有含早晚餐,「朝食なし 夕食なし」表示沒含早晚餐,其他應該自己可以猜得出來。

  日本飯店的床鋪通常比較小,常給的雙人床是「雙人床(ダブル)」,但這種雙人床還是比台灣的小,尤其房間再15米平方左右的,應該都是這種小床,還有更小的是「セミダブル」,這種比單人床只比大點,想要兩張單人床好像是「ツイン」,塌塌米是「和室」。

  另外,住民宿則特別要注意房間內有沒有廁所(衛浴),如果有會寫「バス・トイレ付」,沒有當然是「バス・トイレ無」。

  想要禁菸或是吸菸房,也可以一開始便確認,這是我非常欣賞的一點。

三、租車。
  本來懶惰,想說租車直接跟樂天租便好,所以在日本樂天比價後便訂了。後來看到一個更優惠的網站:「北海道租車」,同一家公司,在樂天和在這個網站上的價格竟然不一樣,可見還是要多方比較。基本上,我查過的幾家大租車公司的車,幾乎都將ETC和導航系統當成必備配備了,免租金,除此之外,租車還要注意:

  1.借還車的時間。要先有哪幾天要用到車,才好查詢。此外,我發現在要去的月份,租車公司營業時間多半是早上8點到晚上20點,所以想要「物盡其用」的人可以從8點租到20點。

  2.租「多大」的車。當然越大越貴,最輕的只有660c.c.,而各類型租車網站都有「範例」,只是對於我這個車不通而言,還是不太懂,最後完全用c.c.決定。

  3.特殊優惠。
  今年北海道開車有個優惠叫做Hokkaido Expressway Pass,這個優惠對於會上高速公路的人幫助很大,因為日本高速公路的「過路費」很貴,我稍微計算一下,單單從富良野到小樽如果都開高速公路的話,有ETC的話也要3500日圓,沒有的要4200日圓。但如果同樣的錢用Hokkaido Expressway Pass,可以開2天不限里程的高速公路。

  但此優惠對象不是所有到北海道的外國人,而是租Nippon、TOYOTA、Orix這幾家車的外國人。我後來跟「北海道租車」租時發現,有一家タイムズカーレンタル公司雖然沒有HEP這個優惠,但它卻送「免責補償險」,等於一天省約1000日圓。所以,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多比較啊。

  4.將「旅遊點」加上「電話」。因為日本租車導航是基本配備,而汽車導航以「輸入電話」最方便,所以確定租車玩後,我開始將旅遊的景點加上電話號碼,可以參考「給新手的日本租車開車指導」,而新版的google map部分地區也可以用電話來查。加油可參考「日本加油一二三」。

四、下載有關的APP
  智慧型手機是出國的好幫手,我目前為了去日本裝了很多個APP,到時候不見得需要用,但有備無患啊。


  1.Google翻譯。現在Google翻譯已經支援離線翻譯了,可以參考「Google 翻譯 Android 支援離線翻譯」,內有詳細的教學。

  不過,Google翻譯在「離線」狀態只能用「文字輸入」的方式翻譯,手寫和照片(圖片)辨識則需要上網,如果是想翻譯「看不懂的菜單」之類的,最好有連線。

  2.離線地圖。Google雖然好用,但不支援預先下載日本地圖,不過,據說可以到日本後,用當地的網路(或WiFi)在「搜尋」中鍵入「ok maps」,就可以下載。所以,還是用之前提到的用「Rmaps」製作離線地圖,出國後再以GPS定位,不僅可以省下上網費用,而且還可以先將各景點標好,有「萬事OK」的放心感。

  3.Currency Converter(匯率轉換APP)。我試過幾個換匯的APP,都沒有這個好用,它可以輸入日圓直接比照台幣,或輸入台幣立刻看到日圓,不必一直重新挑選幣別,只是它是英文的,還是要摸一下。

  4.Kingsoft Office(看word、ptt、xls用的文書軟體)。因為我會將行程用這些文書、簡報與試算表處理,而這個軟體可以看又可以編修,雖然是英文介面,但蠻容易使用的。

  5.Keep(記事本類)。將想買的日本物品拍照,然後用核取方塊的方式,到時候買好一樣勾選一樣,才不會忘了親朋好友的交辦事項。

  6.日本旅遊會話。這個APP有將幾個觀光會遇到的情景,如到餐廳、購物、遇到麻煩等,需要用的日文語句有文字和錄音,熟悉軟體後,會「說的」比「google翻譯」標準。

  7.旅外救助指南。這個是有備無患,希望不會用到,由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做的,內有護照遺失時怎麼辦之類的資訊,但很爛的是一定要上網才行用,那萬一我有狀況時沒有網路怎麼辦?政府單位做的APP就是這樣=_="

  8.熱門拍照景點。這個也是要上網才能用的,但我是在台灣規劃行程時,不曉得該處有什麼好「看」的景點時用,偶而可以找到一些別人拍美景、但卻不在旅遊書或部落格的點。

  將這些可能會用到的APP整理在一頁,到時候使用就更方便啦。

資料來源:
 北海道花季全覽
 日本拓展免費WiFi
 旅遊教室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都是標點符號惹的禍?!抱怨Windows8,兼談用Win8打中文標點的訣竅

  家中長輩用了十多年的電腦變成烏龜了,有感它即將休眠,所以將我心愛的電腦換給長輩。

  得到新電腦應該要很高興喔?可惜的是,恐怖的Win8怪獸將這喜慶的事情化為一場悲劇,這場悲劇主要是針對「華文文字工作者」如我,上網略查一下,跟我一樣哀怨的人還真不少。

  對我這種「華文文字工作者」而言,會使用電腦的情況很簡單,就是因應工作需求寫文書報告、做工作簡報、上網寫部落格查資料、簡單地處理圖片等等。這些工作用所謂的「傳統桌面」即可,也就是WinXP、Win7就很夠用了,並沒有需要使用Win8的「開始畫面」。

  Win8的「開始畫面」顯然走「娛樂風」,看那不甚美觀的「動態磚」畫面就知道,微軟企圖往類似手機平板電腦的APP世界靠攏,想讓桌機能統整手機的娛樂並能兼顧工作,可我覺得這部份不太成功。

  首先,Win8的「開始畫面」無法「和善地整合」Google行事曆。想在開始畫面中有Gmail還算簡單,設定一下就好,可是想將常用的Google行事曆放上,卻需要繞很多彎,我曾試過林松濱先生介紹的方法--透過skydrive(微軟的網路雲端硬碟)連結到Google行事曆,可是,skydrive是有Google行事曆了,但它卻不肯「移駕」到我的「開始畫面」中。

  後來我才知道,或許這是「戰之罪」。因為Google停止某功能,導致這樣的結局,而微軟表示,想在Win8「開始畫面」中加入Google行事曆,只能先用載到電腦再轉到Outlook上,而且還不能自動更新。但是,這樣麻煩的話,我幹嘛不直接開Google的瀏覽器--Chrome,裡面Gmail、行事曆、聯絡人......啥都有了。

  Win8的聯絡人也無法指定。我玩手機時,可以指定想看的聯絡人是Facebook的、Google的、還是哪個社群網站的,可是Win8就規定聯絡人一定要是MSN時代的那些,等於強迫使用skype,這也讓我很不高興。因為我聯絡人有按照性質區分,工作圈的朋友用Google、娛樂圈的用Facebook和MSN,哪有只讓我看娛樂圈的朋友卻擋住我工作圈的,這是叫我別工作嗎?

  Win8似乎還想整使用者各項資訊來源,如看新聞、看Facebook等等,期待「開電腦如開手機一樣」,各種資訊會「自動躍進視窗」。但這樣一來,桌機必須開啟到類似手機的各項通知的功能,這意味著「開機時要等一大段時間跑各網站通知」,也意味著「沒事時桌機要一直上網讓各種網路消息佔滿電腦資源」,當我新電腦初次開機竟然比「舊電腦」慢時,便有「不祥的預感」,果然,實際研究Win8的設定,它開機的「前置作業」真的太多。

  雖然Win8也不是一無所長,至少,它某些瀏覽新聞的APP就很不錯,還有按「win+F」兩個鍵就能直接搜尋電腦檔案或程式也不賴,可是,我開電腦最主要的是想工作,為什麼每次都要等好久?所以,我決定讓我的新電腦變成舊電腦的樣子,也就是一開機便切到「傳統桌面」,想娛樂時再按「win」鍵切換。

  於是我按照重灌狂人不來恩指點的方法,將新桌機設定好,使Windows8開機以後直接「看起來像」Win7,並且關掉所有的通知,讓電腦開機速度加快。原本沾沾自喜以為如此便能用「傳統桌面」正常工作,可我沒想到,Win8對「華文文字工作者」超級不友善的。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標點符號不方便使用。

  中文字的特色是「全形字」,標點符號自然要用「全形標點符號」。但在Win8中,用Shift鍵和空白鍵切換「全形/半形」的這個功能,消失了,必須很麻煩地用滑鼠點選才行(請參考Windows 8 中如何切換輸入法的全型 / 半型)。可很「搞笑」的是,Win8卻依然留著教人快速切換全形半形可以用Shift鍵和空白鍵,如下圖,相信很多人上當了,這兩個鍵怎麼按都沒有用,或許未來修訂版有機會改回來?(所以我特地留下日期證明:在2013年7月10日時,Win8的Shift+Space只是個幌子......)


  Win8似乎還有「正體字情結」?我想打「偽裝(ㄨㄟˇ)」這個詞時,竟然打不出來,微軟新注音內中竟然沒有「偽」這個字(這個偽字是我上網找到貼過來的),只有「伪」,這是怎樣啊?證據如下:
  由於使用的時間還不夠久,不曉得還有沒有其他繁體字也「消失」了,但這種「差別待遇」,真的讓人很不愉快。

  抱怨了一堆,還是要有點建設。想讓Win8好處理「華文文字」,最好做到下列3點:

  (1)將Win8中的「語言列」開啟,並固定到工具列上。

   這樣才能知道隨時自己現在用的到底是「全形」還是「半形」,因為實際打字時將會發現,這個注音系統隨時有可能將本來固定的「全形」狀態切回「半形」,除非使用者只「打字」,不會打字一半去查查網頁什麼的......

  (2)處理「華文文字」時按成「全形」狀態。

   這樣逗號只需要直接按「,」、分號按「;」、頓號按「Shift+'」、問號按「Shift+?」、驚嘆號按「Shift+!」、括號按「Shift+(」與「Shift+)」,如此一來比較直覺,而且可以少按一點鍵盤,打字速度便會更快。

  比較讓我覺得「不應該」的是:在全形狀態下,按「.」出現的是「間隔號」,也就是打外國人名時的「.」而不是句號,想按出句號必須用「Ctrl+.」。或許有人覺得能用兩個鍵按出來已經很好了,可是華文輸入時,用到句號的機會遠大於間隔號,我不明白為什麼要將少用的標點符號用比較簡單的方式按,而最常用的句號卻得多按一個鍵,這是要訓練華文打字者的左手小指功力嗎?

  還有很不應該的是在全形時,按「[」和「]」出現的是「[」與「]」。這完全不是華文的標點符號,如果出現書名號如《 》〈 〉我還可以接受,可我認為最應該出現的是「上下引號」,這也是網路上超多人問的:上下引號怎麼打?

  Win8中,上下引號有一個「拐了個彎、而且結局我也不太滿意」的打法,就是用「Ctrl + Shift +9」可以按出「上引號」,可微軟又在這裡開了個玩笑,就是按得出上引號、但如果用類似的方法按「Ctrl + Shift +0」卻按不出「下引號」,這時參考「學習中的隨手筆記」的方法,可以按出來。但問題是,這樣按出來的上下引號是「半形」的,就長這個樣子:「」。

  「」和「」很像,但不一樣,龜毛如我很肯定中文標點符號一定要全形,所以我只好用另外一種方式打出上下引號,就是接連按「Ctrl +[」和「Ctrl +]」,這時會先出現【】,然後將游標移到第一個符號【按方向鍵下,選2,就會出現真正全形的上下引號。可得記得,如果沒有移動游標到【的話,會只有】變成下引號,就長成這個樣子:【」。

  最後我發現,最快的上下引號打法是:
   1按Ctrl +[
   2按 ↓
   3按2
   4按 ](Win8這時倒是聰明起來,會自動將】變成」,此外,上下引號可以不必連著打,只要還處於「可選字的狀態」就可以了。)

  然而,打個上下引號要用到4個鍵,而且還得分段按、不能同時按,感覺還是有點白目。尤其在快速打字、處理很長文字(就像寫這篇)時,常常會被上下引號的部分氣到,所以,到最後我會先打出「一組上下引號」,放到文章的最後面,然後需要用時便複製一下,但,寫文章時還是覺得被上下引號拖累。(這點我到現在還無解,如果有高手相助,會很感激!)

  (3)打字前先將中文全形開好,然後需要英數半形時,用「Ctrl+空白鍵」切換。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不要用以前的方法,也不要用內定的「Shift」來切成英打,否則打完中文字後會出現「全形英文或數字」,對於要上網查資料時很不方便。不過,即使我幾乎習慣了用Ctrl +Space來切換中英文,Win8還是有辦法「偶爾」將中文全形跳成中文半形,例如開小畫家處理圖片後、開個PDF檔看一下後......

   雖然我總覺得打字速度比不上舊電腦時代,但依照上面3點打中文標點符號的訣竅來做,打字功力好像也恢復了九成(只要不遇到上下引號......),但,為啥微軟系統越「先進」越難用呢?為啥「新注音」的中文標點符號輸入方式如此讓人無言呢?



 資料來源:
 卡通形象--乌龟 - 卡通乌龟图片图片下载4
 電腦玩物,esor huang(異塵行者),20121030,上手 Windows 8 繁體中文版 的10+1個心得與技巧教學
 林松濱,20130409,整合Windows 8與google行事曆
 Internet,20120405,[圖]微軟给出了在Windows 8上使用穀歌日曆待辦事項的解决方案
 重灌狂人,不來恩,如何自動跳過 Windows 8 的 Metro 動態磚頁面,開機後直接進入桌面!
 學習中的隨手筆記,20121009,如何開啟 Windows 8 中的語言列
 學習中的隨手筆記,20121101,Windows 8 中如何切換輸入法的全型 / 半型
 《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
 學習中的隨手筆記,20130523,在 Windows 8 中按下 Ctrl + Shift + 0 輸入標點符號卻沒有反應時該怎麼辦?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熱舞蜥蜴

  看完青蛙的功夫表演後,蜥蜴也不甘寂寞,牠說:俺可是跳舞高手呢!不信?我表演給你看!
先看我扭個尾巴。
伸伸手、拉拉筋,做個暖身運動。
別急別急,我舔個嘴唇,站好,看清楚要跳舞囉!
嘿咻!開始!單腳蹬高!
來個鋼管舞!
即使到了夜店我還是跳得很好!
抬左腳。
抬右腳。
來個Old Style的緩步舞。
再來段超級芭蕾舞。
最後以雙人恰恰做個完美的結束!
跳累了,就倘在沙發上休息一下。
沙發不夠舒服,還是吊床好點。
好吧,我承認,最爽的還是睡在床上啦!
註:以上圖片解釋純屬自娛娛人,如有雷同,純屬意外‥‥‥

  蝸牛、青蛙與這次介紹的「跳舞的蜥蜴」都是變溫動物。

  魚、兩棲類及爬行動物沒有體內調溫系統,只能靠外在環境來吸收或散發熱量,冷了就接近熱源(如曬太陽)、熱了移動到陰暗處,甚至太寒冷的話會冬眠。因為體溫不穩定,讓人以為是「冷血動物」,其實用「外溫動物」來稱呼牠們更適當。

  我本來對這類動物不是很感興趣。想想,小狗小貓小鳥多可愛啊,毛茸茸的,抱起來很舒服,看起來好聰明......可能同屬於「恆溫動物」比較有親近感吧?直到看到500px上有趣的動物圖片為止,我才發現,原來蝸牛、青蛙、蜥蜴有很可愛的一面?就像下面兩張圖,這......原來冷血動物也有如此熱血的時候?

嘿,看我吊單槓的功力!

救命!不要留下我!
  眼光銳利的人應該看得出來,除了這次「熱舞蜥蜴」中的「沙發照」、「夜店照」外,其他照片都是攝影師在自然環境中拍攝的。換而言之,去除掉--討好主人--這項人為因素後,這些外溫動物在自然界一樣會做「人性化的可愛動作」,但是,為什麼呢?為什麼蝸牛要背其他動物?為什麼青蛙、蜥蜴會「耍功夫」、「跳舞」?好奇心引得我張貼這些圖片,也促進我深入了解這些動物的慾望。

  所以,現在我知道,蜥蜴可以卵生、胎生、還可以「孤雌生殖」--就是一隻母蜥蜴沒有公蜥蜴也能自己生小蜥蜴,幾隻母蜥蜴還能繁衍成為一個只有母蜥蜴的族群,唔,這難道是女人國的由來?

  蜥蜴似乎也不需要擔心族群中只有女性,因為牠們還可以靠「溫度」來改變性別--溫度高容易生「兒子」。要是人類也可以這樣的話,那一定一堆人將老婆送到熱帶地區每天曬太陽了。^^"

  不同蜥蜴吃的東西也不同,吃素、吃肉、雜食的都有。如上面圖組中的綠色蜥蜴--綠鬣蜥,牠可背離了吃肉會「頭好壯壯」的常識,綠鬣蜥小時只有6、7公分時吃肉,長大變成1.5~2.1公尺時反而吃素,比我還大隻,牠平均壽命10~15年,甚至能活20年以上,所以,看到上圖組覺得綠鬣蜥很可愛的人,千萬要想想,自己有沒有辦法養一個跟自己差不多大隻的寵物那麼久?千萬別做棄養者或外來種製造者。
像這樣會幫忙找家的原主人還算不錯了,最怕直接棄養的。
  蜥蜴也有吃「活肉」的,如上圖組2~6張的豹紋守宮。守宮就是壁虎,牠們會攀爬在牆壁上捕食「活著的小昆蟲」,不像蟑螂啥都吃。所以討厭蚊、蠅、蟑螂甚至老鼠的人,應該要歡迎壁虎到來才對,因為只要家裡沒有小蟲,壁虎就會離開,誰會想待在沒食物的地方呢?

  壁虎最有名的絕招是「斷尾求生」。「斷尾求生」這種「自割」的能力不只壁虎(守宮)才有,同樣屬於蜥蜴的其他蜥蜴如石龍子、蛇蜥也會斷尾,但牠們這項絕招是「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易使用」,因為有些壁虎會將營養儲藏於尾巴中,所以被人類當寵物的壁虎如果尾巴「特別肥」表示牠們營養好,如上圖組第九張那隻特別明顯。
看得出來這隻寵物蜥蜴營養極佳、尾巴超級肥吧?
  蜥蜴也有跟禿鷹一樣吃腐肉的,如科摩多巨蜥。牠們是現今體型最大的蜥蜴,只存在於印尼的四個島嶼上,平均體長2至3公尺,體重可達166公斤,在哺乳動物稱霸世界的現在,科摩多巨蜥卻像龍一樣,稱霸自己所在的島嶼。

  科摩多龍也是最毒的蜥蜴,牠毒性強度相當於世上最要命的陸棲蛇類毒液,捕獵時會先靜悄悄地靠近獵物,然後突襲咬之,再放獵物走,待獵物死亡後再去尋找屍體吃掉。可能因為這樣的「習性」太嚇人,導致牠成為漫畫「驚爆遊戲」中的恐怖殺手?
科摩多巨蜥的照片實在不討喜,就放個漫畫,有興趣的人自己查吧XD
  談完最大蜥蜴,照例講一下最小的蜥蜴。原本我以為是下面這兩隻,牠倆長得很像,可是不是同一種喔。

  後來發現牠們「長達」3公分,是最小的「變色龍」,但不是最小的蜥蜴(變色龍是蜥蜴的一種,就像壁虎也是一種蜥蜴一樣),還有比牠們更小的、只有1.6公分的侏儒守宮(Sphaerodactylusariasae)。

  然而,知道蜥蜴的食物、大小......好像無助於瞭解為什麼攝影師能照出這些有趣的圖組,牠們做這些動作擬人化的「躺沙發」、「跳舞」,應該有其「自然」(非擬人化)的目的吧?

  從貓頭鷹出版社的新書變大變複雜中,我得到一點猜想。

  因為蜥蜴這類「外溫動物」一動便需要很長的時間「靜養」來恢復體能,而且吃完東西還需要「外溫」(例如曬太陽)來幫助消化,所以,不是與生存有關的「活動」,牠們應該是能免則免。

  因此,剛剛劇烈活動完、或是吃飽正在消化食物的變色龍,如果跟主人的關係很好,應該不介意主人替牠擺奇怪的pose,反正,現在是「休息時間」嘛。

  至於蜥蜴的「跳舞」很可能是為了防禦、展示領域、張牙舞爪要叫人滾遠一點、表示這是牠的地盤,也可能是求偶、溝通,但應該不是為了「展現自己的藝術天賦」,唔,我好像暗示這些跳舞的蜥蜴跟主人有某些「爭執」,也否定了蜥蜴的藝術智慧?

  不過,這一切只是猜想,真正要知道答案,得請有細心、耐心的人觀察研究,我在網路上還找不到答案,看看有沒有達人知道地告訴我一聲,或是努力研究一下啦!



資料來源
 PanSci泛科學,owls,20130624,變大變複雜-《能量、性、自殺:粒線體與我們的生命》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蜥蜴類學習資源
 蜥蜴的生活史
 生態教育板,爬蟲類
 維基百科,爬行動物變溫動物蜥蜴壁虎科摩多巨蜥
 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恐龍)常見問題
 A+醫學百顆,孤雌生殖
 科學月刊全文資料庫(期號:0118),江建勳,197910,處女生殖的秘密
 中文百科在線,20100309,蜥蜴能選擇後代性别
 台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王正雄,壁虎之防治
 新華網,新華科技,20081129,探索發現頻道:蜥蜴做俯臥撐吸引異性
 500px,shikhei goh,push up
 500px,shikhei goh,sun bath
 500px,shikhei goh,dancing
 500px,shikhei goh,i like to move it move it
 500px,shikhei goh,the winner
 500px,shikhei goh,cha-cha dancing
 500px,shikhei goh,Ice skating
 500px,shikhei goh,kungfu gecko
 500px,shikhei goh,super hero
 500px,shikhei goh,123 goooo!!!!!
 500px,Nicolas Reusens,"Mission: Impossible"
 500px,Nicolas Reusens,Don´t leave me! Please!
 新華網,20080201,忍俊不禁!美專家訓練蜥蜴 讓它乖乖擺Pose
 兩棲動物--蜥蜴(海量圖片欣賞)
 狐貍糊塗,20120909,綠鬣蜥-安靜的素食龍(一般飼養要點)
 脆皮蘇(譯)20020617,綠鬣蜥飼養、餵食,及馴化
 大豬頭 (a240daniel),20130225,我的第一隻豹紋守宮(附加簡易飼養法)
 寵物資訊,绿鬣蜥傻蛋身长1.6米(图)
 J&G 豹紋守宮
 井上淳哉,BTOOOM!(ブトゥーム)(驚爆遊戲)
 小楊子的龜窩爬蟲寵物論壇,20121115,在某漫畫上看到的巨蜥!!(微獵奇,甚入。)
 泛科學,《BBC知識》國際中文版,20130710,偏僻島嶼上的蜥蜴王 科摩多巨蜥
 人民網,20120216,科学家发现世界最小变色蜥蜴 小过指甲盖(图)
 Rebecca Boyle,20120216,在马达加斯加发现世界最小的变色龙
 新榜網,動物排行榜,20081208,最小的蜥蜴

Android手機離線地圖製作(將Rmaps加入GoogleMap「我的地圖」圖標)

  預定出國到日本北海道自助旅行,不想讓手機業者賺漫遊費或上網費,弄個離線地圖是必要的啦!可是,Google Map可以下載「離線地圖」的區域「現在」僅限於「台灣」,日本不在「可以選取的區域」之中,於是,我便開始研究離線地圖的漫漫長路。

  我的手機是Android系統的,此系統中,離線地圖以Rmaps口碑極佳。不過,早期的Rmaps要使用離線地圖得用Mobile_Atlas_Creator程式在桌機上下載,再移到手機中,前年我去大阪、京都時的確用此方法載地圖,雖然按照其他大師的教導操作後,便可以讓電腦放著下載直到好,但今年想到還要用同樣的方法,總覺得很不直覺、好累喔。沒想到,Rmaps已經可以「直接下載」,而且,似乎沒多少人發現?(因為查網路「離線地圖」還是多以Mobile_Atlas_Creator程式在桌機上下載的方式,讓我這個電腦笨手不由得懷疑是不是大家都太厲害了,所以都要用比較複雜的方法......)

  除此之外,因為有許多想去的旅遊景點,我參考「洛軒ㄟ筆記本」寫的,將旅遊景點在GoogleMap在「我的地圖」建好,當我想將這些資訊移到Rmap的離線地圖中,卻發現這個動作似乎對高手們而言「太簡單了」,以至於沒甚麼人描述?而「洛軒ㄟ筆記本」中寫的方法得再裝個「大陸網友製作的APP」,當初我眼殘沒看到這點,現在叫我裝這個叫「Rmaps EXT」沒放在GooglePlay商店的軟體,到可愛的新手機中,我會擔心捏......結果,老子亂查,查到「資訊園」的「暗示」,然後亂按,最後還給我成功了! 雖然「結果」有點醜,但至少堪用,為了減少其他跟我有一樣需求的人繞路,就發了此文啦。

  以此文的方式來說,要有離線地圖只要手機裝Rmaps一個APP就行,不需要過於繁雜的操作,方法如下。

一、用Rmap下載離線地圖(請在穩定而高速WIFI環境下操作,否則......)

  (1)先到GooglePlay商店下載免費的「Rmaps」(點此連結可以直接打開,如果你的瀏覽器是Chrome且有登入,當你打開Rmap按下載就會直接到有連線的手機中囉!)

  (2)開啟「Rmap」。如果有外部SD卡,記得先到「更多→設定→目錄」讓它將離線地圖的存檔位置存在外部SD卡,否則手機內部記憶卡很容易爆喔。

  (3)回到Rmap的「更多→讓它離線後仍可使用」,將出現的「4個藍色小點框住想要下載的離線地圖範圍」,注意喔,這時可以按下「地圖」鈕選擇習慣的網路地圖,我通常選的是「GoogleMap」。

對了,這個動作也需要一點小技巧。記得先用指頭壓在某個「藍點」上,將藍點移動到想要下載離線地圖的地方,然後再用指頭壓在「沒有藍點的區域」移動地圖或用兩根指頭調整地圖大小,最後再直接壓在4個藍點上對好位置。

  (4) 按「下一個」,會顯示「檔案(地圖名稱)」(可以輸入自己懂的中文)、自動勾選地圖尺寸並顯示其下載的容量,看清楚下載後容量勾選自己需要的部分後,按「開始下載」,手機便會自動下載啦,後。這裡是我覺得得最讚的地方,還沒下載就知道佔多大空間,可以根據需求和儲存空間下載。
像上圖,Rmaps就告訴咱們,想下載整個北海道的離線地圖,到Zoom15已經815.3MB了,到Zoom16暴增到超過3G。通常我下載「一個」離線地圖約1G左右,而且,我有「市區逛街的需求」,換而言之,在函館、札幌、小樽等市區時,我會需要比較精密的地圖,但在「途中」就不需要,所以呢,這次我下載了4個地圖,方式如下:
  1.函館到札幌區(Zoom17);
  2.函館市區(Zoom20);
  3.札幌市區(Zoom20);
  4.小樽市區(Zoom20)。
  
  另外,個人建議一定要載Zoom1,反正它很小,不下載的話,檢查地圖時,人沒有在「當地」可能會在一開始找不到地圖在哪裡(因為在當地可以按右上方network14下的小圈圈,開GPS直接定位,地圖就出現),可在台灣想檢查日本地圖,會發現都是「loading......」我就幹過這種笨事,還以為下載地圖失敗了耶。

  我說的很囉唆,但其實蠻直覺的,操作過一下便能上手,而且不太容易遺忘、不需要麻煩的利用PC便可以直接有離線地圖。

二、用Rmap載入GoogleMap「我的地圖」

  做這個動作前,得先有在GoogleMap上建立「我的地圖」,請參考[教學]用Google地圖規劃景點輕鬆自由行 for Android的「前半段」。前半段是在電腦桌機上操作的,自然不會有網路漫遊的問題,到「使用PDA分隔線」之後,便需要連線。為了要節省經費,當然要將這些GoogleMap上的圖標直接移到Rmap囉!

  (1)Google→地圖→我的地點→地圖→(已經建立的地圖)找到下面的KML(如下圖黃色螢光筆標示部分)


  按下後會出現另存KML檔的視窗,請打上自己好記得的名字(在下圖黃色螢光筆標示部分),存在自己能找到的地方。

  (2)將手機和桌機連線,把KML檔放入「Rmap」指定的import資料夾中(通常是SD卡的/sdcard/RMaps/import,可看參考資料資訊園中間部分)。

  (3)開啟「Rmap」按「設定」→「興趣點」,沒錯,這個「興趣點」步驟就是很多高手會省略的,「興趣點」中還可以按「設定→輸入」然後選擇剛才放入手機中的KML檔,按下「輸入」便大功告成了!

  不過,原本在GoogleMap「我的地圖」中設的圖標會全部改成一樣的(所以當初設的時候可以不用改圖標?不過如果還想在GoogleMap中看,還是將圖標改成自己喜歡的比較好。)此外,圖標解釋會有些「HTML」文字(註),推測可能在GoogleMap設定圖標時,最好直接用「純文字」才可以減少這些「怪符號」,而且,地圖要放大到14級數才能看到圖標,最初用Zoom1沒看到時,我還以為失敗了......

  等到日本後,我只要開Rmaps,並加上GPS便能定位知道自己和景點的位置,不需要上網,離線地圖可是很好用的喔!
  
註:「HTML」文字如「<div dir="ltr"></div></br><br>」也可以在傳入手機前先用記事本開啟XML檔將之刪除或用空白取代,但我還有看到其他的HTML語法相關文字,即使在建立圖標說明時就先設定為「純文字」,仍有一樣的情況,這就是我說的不完美啊......

資料來源:
 洛軒ㄟ筆記本,行。日本京阪行行前準備-製作屬於自己的日本遊樂Google離線地圖
 資訊園,[轉載]Android手機離線地圖製作及RMaps的使用
 背包客棧,j.j.jim,[教學]用Google地圖規劃景點輕鬆自由行 for Android

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青蛙秀功夫!

  寫了蝸牛的故事後,覺得沒聊一下另一個主角--青蛙,有點對不起牠(?)。剛好看到了印度神人shikhei goh的圖組,驚嘆他高超的動態攝影技術之餘,蛙蛙的故事由此誕生‥‥‥
話說紅眼樹蛙利用甲蟲載牠一整天之後,決定活動一下筋骨。
「嘿,照過來照過來,來看俺的超功夫!」
先深呼吸,氣沉丹田。
大跨一步,抬起腳。
看我一個飛踢!
酷吧!
牛奶蛙看了也想學一下,可是腳抬不高啊‥‥‥
紅眼樹蛙:當然,這可是哥倆好的絕招,想學要多練練啊!
台北樹蛙說:那是身材纖細的你才特有的功夫吧?不然咱們來比疊羅漢啊!
莫氏樹蛙說:那我們贏了,看我們是5人疊羅漢咧!樂勝啊!
註:以上圖片解釋純屬自娛娛人,如有雷同,純屬意外‥‥‥

青蛙屬於(無尾目)的兩棲動物,典型發育過程是小時候在水中悠遊、以鰓呼吸的蝌蚪,長大後「變態」成了用肺與皮膚呼吸的青蛙或蟾蜍,如下圖。

  從上圖可知,青蛙玩「疊羅漢」就是為了繁殖後代啦。一般而言,青蛙交配時,由雌蛙產卵,雄蛙抱住雌蛙排精子。由於青蛙多數是體外受精,難免會有其他雄蛙跑來「搭便車」,像台灣特有種的台北樹蛙莫氏樹蛙都有此現象。不過,反正蛙類多數是「一夜情」(註)後,連孩子都不照顧便分道揚鑣、各自過活,就別以人類的道德標準來關注牠們吧。

  既然說是「典型」的,就表示有「非典型」的。

  典型的蛙類是體外受精,但也有體內受精的「尾蟾」;一般蛙類的生長過程是由卵到蝌蚪到成蛙(如上圖),但也有胎生直接生「小寶寶」的「胎生蟾」;雖然多數蛙爸媽是不管小孩的,但也有好爸代表--達爾文蛙,和好媽代表--負子蟾;在台灣的32種蛙類中,唯一父母都會照顧小孩的是艾氏樹蛙(非台灣特有種);還有少見奉行一夫一妻制的秘魯「網紋毒蛙」。
網紋(箭)毒蛙夫妻恩愛的圖片(?)

可是,根據觀察,這種難得會永遠生活在一起、共同撫育後代的網紋(箭)毒蛙,因為氣候日益變暖,適合生存的天然池塘水量逐漸減少,開始拋妻棄子,這算不算是人類改變自然環境、造成氣候變遷、間接改變物種生存習慣呢?

  最後,照例來個最大的蛙和最小的蛙。

  文獻描述比較多的最大蛙是「非洲巨蛙(Goliath Frog)」,身長可達32公分,體重可達3.2公斤(如下圖)。

不過,我上網意外看到了下面這張圖片,這張圖不像合成的,而且圖中的青蛙貌似更大隻?可是牠應該不是非洲巨蛙,因為腹部不是黃色的‥‥‥希望知道的人告訴我一下。


至於世界上最小的蛙比較沒有「問題」(?),目前佔據這排行榜第一的是Paedophryne amauensis(找不到翻譯‥‥‥),牠是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熱帶島嶼中發現的,屬於「非典型青蛙」,因為小蛙直接由卵中孵出,沒有歷經蝌蚪的過程,而牠只有0.77公分,也就是7.7公釐,比指甲還要小。

雖然青蛙有「典型」的和「非典型」的,但在中小學階段,遇到有標準答案的考試時,記得以「典型的」答案反應才好,例如「青蛙是卵生動物」要打「O」別打「X」,不會被扣分的機率比較大,畢竟,課本教的是「典型」,而「非典型」不是人人都知道。當然,這題改成「多數青蛙是卵生動物」可能更好點就是了。

註:一般而言,蛙類是夜行性動物,晚上才活動,只有在求偶繁殖時,才在白天鳴叫(尤其是雨天)。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變溫動物
 楊懿如的青蛙教室
 楊懿如的青蛙學堂,原來青蛙的小時候不是蝌蚪?
 維基百科,無尾目
 維基百科,紅眼樹蛙
 寵物世紀,牛奶蛙
 台北樹蛙@ 死神BLEACH
 大紀元,11月24日,(葉國政提供,自由時報)莫氏樹蛙5P秀疊疊樂
 NOWnews.com今日新聞網,20130517,中美洲發現 非常害羞的紅眼樹蛙
 果壳科技有意思,花落成蚀,20110613,也曾夢想,拍一张彩色照片
 愛探秘,任秋凌,20100304,秘鲁網紋毒蛙一夫一妻 彼此忠诚
 世華媒體,20100225,祕魯‧氣候變暖毒蛙變“淫蛙”
 500px,shikhei goh,Taichi master
 500px,shikhei goh,dancing on the rock
 500px,shikhei goh,kungfu frog
 500px,shikhei goh,Numero uno
 500px,shikhei goh,hands up in the air
 500px,shikhei goh,Gangnam style
 500px,shikhei goh,You and I
 500px,shikhei goh,drunken master
 500px,Austin Thomas,The walk of life..
 500px,Austin Thomas,Doing the Funky Chicken dance...
 500px,Barry Blanchard,Three Of A Kind
 Save Nature Save Human,20120908,Goliath Frog
 Goliath Frog (Conraua goliath) being wieghed by villagers, Cameroon, Africa
 The largest frog in the world, Der größte Frosch der Welt, Крупнейший лягушка в мире
 YAHOO奇摩新聞,自由時報,2012年1月13日,7.7公釐青蛙 世界最小脊椎動物
 blogger spots,20120809,10 The Smallest Animal In The Worlds
 NATIONAL GEOGRAPHIC Daily News,World's Smallest Frog Found—Fly-Size Beast Is Tiniest Verteb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