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102學年度學生畢業專題(上)教學設計與指導

6/3-4兩天(用筆標示)的日子是畢業考,畢業典禮在6/24,其他數字是各班報告時間。
  學期初確定學校行事曆後,我赫然發現畢業考後,孩子還有整整兩週的上課時間。通常,六年級的學生到了這個階段,心都已經放假,所以一般老師多半安排看影片、登山郊遊、同樂會之類的活動,可我不曉得哪根筋不對勁,突發奇想,想讓孩子們做「專題報告」。

  由於報告時間於畢業考後,而且我期中才宣佈要作專題,為了不給學生太大的壓力、純粹只想給他們磨練的機會,所以我規定的要求很少,少到我一開始有點擔心學生會不會都只矇混過關。

  我的要求很簡單,請學生準備一個主題,站到台前,將這個主題展現給 同學。主題只要能跟「自然有關」即可,可以用簡報說明、話劇表演、示範實驗……各種方式來表達,我唯一的限制是人數與時間,1人2分鐘,2人5分鐘,3人10分鐘,4人15分鐘,最多5人20分鐘。

  因人數限制時間的原因在於,希望讓孩子盡量獨立完成,不希望「責任閑散」,但有的孩子真的需要有同儕幫忙,我也給他們「有人壯膽」的機會。

  為了增加學生做專題的動力,我將「自己選座位」當成獎勵方式,告訴他們先登記專題報告的人可以優先選擇座位。平時上課學生座位主要由我安排,凡是會影響上課的學生在「曉以大義」後還無法自我控制的,一律會被我「遷移」到他不喜歡的地方,例如坐在討厭的同學旁。對於重視同儕關係的高年級學生而言,能「完全自己選座位」可是件好事。

  有獎勵,也要有懲罰。除了兩位負責記錄主題、現場主持的學生外,我要求答應報告或才藝表演的人,一定要負責到底,凡是說話不算話的人,便需寫全班的評語,而且每個評語不得含糊、不得雷同。例如,不能寫「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要寫「上台時要看著台下的人」,不能寫「我覺得他非常棒」要寫「他很開放不會害羞」等等。

  然而,不是每個孩子都有能力作專題報告的。為了避免部份學生真的無力負擔專題,我也留「才藝表演」的機會,只是,表演才藝的學不能能自己選座位,而且每一次上課我都會藉著「重新選座位」的方式,詢問要不要練習專題報告。至於有些想做報告,卻不知道如何開始的學生,我告訴他們,只要找一個主題,試著到台上唸完,就算過關。我說:老師的彈性很大,只要能上台,就是一種勇敢,老師希望他們學到這樣的勇敢。

  這些「叮嚀」從我發布要做報告後前便開始實行,而且,為了讓孩子感受到我對「專題報告」的重視,特地在報告前一週,將教室的小組桌子方位進行調整,從六組分開坐變成U型的座位,並將教室中央騰空出來。學生們進教室時多半很詫異,還異口同聲地問:「老師,該怎麼坐?」我會告訴他們這是為了要專題報告而改變的位置,這周還是照本來的組別坐,下週起,會按照專題報告的次序選座位,而且中間是表演位置,不能坐。
接下來到專題進行的當週,我便開始讓讓願意且準備好報告的學生先選座位,還沒決定的人則問什麼時候完成,有答案的才能選座位,沒答案的人我最後找位置給他坐,此法施行1、2次後,連原本堅持要「才藝表演」和寫評語的孩子都「願意」做專題報告了。反覆「鼓勵」和「換座位大法」成功!

  在多數學生進行專題報告的同時,我也安排每一班2位學生負責當「主持人」。

  我平時上課就有請自願的學生上台當「主持人」。主持人負責提問、點選回答的學生、傳遞麥克風等,所以學生約略知道「主持」是怎麼一回事。專題報告時,我也選兩位主持人,這兩位主持人不必上台報告,但他們要負責登記同學要報告的主題,幫忙將同學簡報整理到電腦裡、要上台主持報告、計時提醒時間、請下一組準備。

  最初聽到主持人可以不用作專題報告、而且是最先選座位時,非常多學生躍躍欲試。但我知道,主持人的工作可不簡單,便用平時給的「獎卡」當作標準,選擇原本已經有能力上台報告的學生當主持人,希望主持經驗能讓這些孩子學到「不一樣」的東西。
  
  有時會想,我應該屬於很會「自找麻煩」的老師,在學生離畢業剩不到一隻手數的日子,我還在逼他們做「專題報告」,讓他們「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休息」,真是累啊!只是,希望孩子能透過這個活動學到一些東西,不要白白浪費光陰,從結果來看,似乎這點目標是有達到的。

  附上我指導學生專題時做的簡報,內含「專題報告示範」。就是我在要求學生作專題報告時,配合教材「外來種」,以故宮滅殺外來種的新聞示範給孩子看怎麼做比較好:專題報告要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